close

推薦給你免費的銀行貸款諮詢管道與方法:

https://goo.gl/W6QM2a

台灣擁有超過700種的蕨類,有「蕨類王國」之稱,但繁殖速度慢、成本高,在國內算是小眾市場,不過台東農業改良場研發出以「綠球體組織培養技術」,大幅縮短繁殖栽培時間,增加蕨類觀賞應用及附加價值,未來還可能進軍國際市場,帶動觀賞植物市場產值。台灣原生種長葉腎蕨是目前觀賞植物中應用頗多的蕨類植物。記者潘俊偉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李文南表示,傳統的蕨類繁殖方式為撒播孢子的「播孢」與分株,但繁殖速度慢、植株稀疏又不整齊、母株保存成本高的缺點,導致量產不易,影響商品化應用,在運用植物生長調節劑、導入綠球體組織培養新技術後,相較於播孢繁殖方式,長葉腎蕨自栽培至可出貨時間,由1年可縮短至6個月;闊葉骨碎補與海岸擬茀蕨則由2年縮短至8、9個月。綠球體成苗後植株自然緊密,且苗株生長勢整齊,觀賞價值比傳統播孢及分株繁殖方式更高,更具市場競爭力。李文南說,蕨類應用大多在綠牆及盆花上,每年約有十億元的市場潛力,傳統繁殖技術方法有限,且大多由國外進口苗株,導致商品化的種類稀少,新技術不但可將栽培時間大幅縮短,讓更多具觀賞優良蕨類上市,讓更多民眾接觸到臺灣珍貴的原生蕨類,更可進一步外銷國際市場,擴大產值。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李文南以「綠球體組織培養技術」,大幅縮短繁殖栽培時間,增加蕨類觀賞應用及附加價值。記者潘俊偉/攝影 分享 facebook
2B273CFCF4A9ABC9
arrow
arrow

    emti9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